2007年桌面處理器的發展可以說是峰迴路轉,此起彼伏。晶片巨頭Intel攜Core 2 Duo(俗稱扣肉)處理器開始在全球市場發力,而醞釀中的Q2降價行動也已經在幾天前正式宣佈。對於AMD來說,Intel此舉無疑是將處理器市場的天空佈滿了黑壓壓的烏雲。能夠與Intel分庭抗禮數十年而不倒的AMD自然有著應對的策略及挺過難關的實力,至少K10架構還是讓人充滿希望……
一、形勢分析:微處理器格局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Intel裁員、被受關注的取代奔騰地位的扣肉終於大降價,功耗性能比出色的扣肉處理器如果能夠貫上性價比之名,無疑是如虎添翼。如果說 2006年扣肉問世後挑戰了AMD功耗性能比的話,那麼2007年4月22日扣肉整體大降價行動將會從性價比上再次向AMD發起強烈的衝擊,目前AMD只能以降價來迎戰,局面顯得比較被動。種種跡象表明,CPU行業發展到今天再次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我們來看一看第一季度的財報分析, Intel第一季度的財報比較理想,經過2006年半年的醞釀,扣肉的威力終於挽救了大部分股民的信心。前不久Intel公佈了2007年第1季度財務決算。根據介紹,英特爾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1%,約89億美元,營業利潤減少3%約17億美元,純利則增加19%(16億美元),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增加了 0.27美元。對於Intel來說這無疑是利好的消息。根據英特爾的資料,英特爾桌面及移動平臺CPU的平均銷售與去年同期基本保持一致,但面向伺服器的產品價格則低了不少,同時英特爾晶片組,主板,閃存的出貨量也有所減少。之所以利潤提升是因為CPU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不少,另外英特爾還計劃將員工的數量控制在92,000人。Intel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後,第一季度的財報終於可以可以向股東們有所交待了。
而AMD方面的情況就不太樂觀了,根據AMD公佈的200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AMD今年頭三個月銷售收入12.33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3.32億美元減少了0.99億美元,下滑幅度7%,虧損金額也達到了6.11億美元。業界多數認為AMD第一季度虧損的重大原因在於Intel的強勢的低價政策,眾所週知,這麼多年來AMD都是憑著出色的性價比來打拼市場的,特別在中國市場,性價比成為了AMD的代名詞,儘管其品牌號召力與Intel 相差得比較遠,但是在零售市場上,所有關注性價比的消費者們不得不注意到AMD。Intel在第一季度裏頻繁將雙核處理器的價格拉低無疑嚴重挫傷了AMD 性價比的優勢,價格的下滑令到AMD利潤下降,財報自然就不那麼好看了。
其實利潤的下降同樣也令到Intel受挫的,只不過Intel從2006年開始就開源節流,像業界關注的IDF就削減到全球只舉行三場,剛剛落幕的北京2007IDF就是全球的首場峰會。而在員工方面也是進行了數次裁員,所有種種措施都是為了在2007年將市場重新扭轉過來。而AMD在去年花重本收購獨立顯示領域晶片巨頭ATI則花費了其巨大的精力,收購後經常出現一些“消化不良”的消息,AMD近半年來的日子確實不怎麼好過。
毫無疑問,在這個新的十字路口上,AMD很擔心,AMD FANS們很擔心,其實行業人士也很擔心。在顯卡領域,ATI已經淡出江湖,業內不希望正在消化ATI的AMD再出現什麼大變動,畢竟在同樣的晶片領域裏一家獨大,缺乏競爭關係的局面並不是好事情,這絕非是對晶片行業的真正利好。事實上美國《商業週刊》早前曾指出,整個晶片產業將進入十年以來最大的下滑期,到目前為止,季節性因素導致的晶片產業低迷已經完全呈現,而且今年的低迷情形將是近十年以來最為惡劣的。這種大環境的惡劣形勢對AMD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業界不少人士都認為微處理器格局又到了改變的時候,十字路口中的AMD如果走出困局是AMD本年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價格體系調整:扣肉扮演何種競爭角色?
不止是中國市場,對全球CPU市場來說,價格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因為提供消費級微處理器產品就只有Intel與AMD兩家了,兩者同級別性能產品的價格差別是所有玩家們所關注的,可以說每一次處理器價格的調整都會對該產品市場佔有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歷史上出現的好幾次重要產品全系列重大降價都會引起新一輪的競爭,甚至改寫市場格局。
1、橫向:促進雙核全面佔領中端消費區間
在第一季度裏,Intel就已經放出風聲,經過半年宣傳的扣肉處理器將會在2007年4月22日作出重大調整,其主力的桌面處理器Core 2 Duo首次出現了大範圍大幅度的價格調整。其實在3月份時,AMD就已經多次提前做好準備,已經通過各種方案將其主力的雙核X2處理器作了幾輪價格調整,當然這也是第一季度AMD利潤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當Intel正式宣佈扣肉價格作出調整後,市場上的反映還是非常熱烈,扣肉的呼聲進一步提高,與以往不同的是,扣肉的威名不再是紙上,而是在市場上了。
來看看扣肉最新的價格體系:Core系列處理器方面,Core 2 Extreme版售價不變,從Core 2 Quad四核開始調價, Core 2 Quad Q6600價格從851美元降至530,降幅38%。Core 2 Duo處理器除了3款新品E6420/E6320/E4400外,普遍降價,降幅從11%到40%不等。最低端的E4300降至113美元,降幅31%,低於1000元的Core 2 Duo處理器終於正式登場了。
進入到千元內後,扣肉處理器必將較大地提升其市場佔有率,而扣肉的性價比將會得到較大的提升。這也將意味著AMD也要動態調整其X2雙核處理器的價格來迎戰,雙方的新一輪降價戰爭結果將會再次大規模地拉低整個雙核處理器的價格體系。昔日中高端的雙核處理器也就會順利地全面佔領中端及次中端處理器市場,從而加速雙核處理器霸佔整體市場的速度,使得多核處理器取代單核處理器的步伐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2、縱向:加速Pentium D的清倉速度
進入生命後期的Pentium D系列方面,除了最高的PD945價格不變外,其他普遍下調至100美元以下,徹底進入低端市場。其中PD925/915/820甚至統一降至74美元,相信在這樣的價格策略下,我們在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應該只有其中的一兩款了。其他方面,Pentium 4系列價格不變,Celeron D中僅有CD336從39美元下調至34美元。移動版Celeron M的520和440下調20%至107和86美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LGA 775介面Xeon伺服器處理器大幅降價,最高達40%。
扣肉殺至千元,這個信號反映了Pentium D的庫存壓力已經不大了,新一代處理器的名頭,強勁的功耗性能比再加上性價比優勢的話,Pentium D處理器的生存空間將會更加小了,所以Pentium D的清貨速度又要進一步加快。而Pentium D對應的AMD方面的同性能級別處理器也只能繼續跟進,舍命陪君子的遊戲是不得不玩的了。
三、消費者受益:點評新局勢處理器
1、Intel扣肉新丁系列
Intel Core 2 Duo E6750
相對於去年7月所發佈的1066MHz前端總線、266MHz外頻的Core 2 Duo E6000系列酷睿2處理器,該款Core 2 Duo E6750處理器遞屬新一代的Core 2 Duo E6050系列,前端總線和處理器外頻分別被提升至1333MHz、333MHz的水準,更高的前端總線頻率,能更進一步的增強處理器的運算效能。
從CPU-z我們可以看到這款原生2M、 L2 Stepping Core 2 Duo E6400處理器的詳細系統資訊,它採用65nm工藝製造、雙核心設計,LGA775介面,主頻為2.13GHz;外頻為266MHz,倍頻為6~8x範圍可調;一級數據緩存為32KBytes,共用高達2048KBytes的二級緩存;1066MHz前端總線,支援MMX、SSE、SSE2、SSE3、 SSSE3多媒體指令集,具備EM64T 64位運算指令集,EIST節能技術和家庭娛樂為主的歡躍技術(ViiV)。在功能方面,除支援VT、ESIT及XD BIT等功能,Core 2 Duo E6750系列加入了全新Intel Trust Execution Technology,簡稱Intel TXT技術,配合新一代Microsoft Vista 作業系統,提供更為完備的數據保安解決方案。
頂蓋上標有三行編號,分別是“INTEL CONFIDENTIAL”、“QSCY ES A4”和“80557PJ0674MG”。第一行就不用多說了,第二行的“QSCY”主要定義的是該產品的核心步進號為E0,第三行的 “80557PJ0674MG”最為關鍵,80557代表的就是Conroe核心,類似的,80551=Smithfield、80552=Cedar Mill、80553=Presler。其後的“P”表示該處理器是Core 2 Duo系列處理器,類似的,R=Celeron/Celeron D,P=Pentium4/Pentium D/Core 2 Duo。“J”為1333MHz前端總線,“G”為800MHz前端總線,C=400、D/E=533、G=800、H=1066。最後的 “0674MG”代表了該處理器的時鐘頻率為2.66GHz,擁有4兆共用式L2二級緩存。
Intel Core 2 Duo E4300
作為E6XXX系列的“閹割版”,E4300處理器的外頻僅為200MHz,但在我們的評測中它和E6300處理器的性能差距並不大,而且因為外頻低的原因使E4XXX處理器擁有較強的超頻性能。雖然上市價高達1400元左右,但近期該處理器跌價明顯,目前盒裝E4300市場價在935元左右,比E6300便宜了400元,是搭建酷睿2平臺的高性價比選擇。
Core 2 Duo E4300和Core 2 Duo E6300同屬於CORE架構,兩者的L2均為2M,但相比于E6300的266MHz外頻,E4300的外頻僅為200Mhz,倍頻為9,時鐘頻率為 1.8G,採用65nm工藝製程,核心電壓為1.2V,L1為32K,支援MMX,SSE,SSE2,SSE3,SSSE3,EM64T多媒體指令集,在功能方面,E4xxx系列的Core 2 Duo處理器僅比E6xxx系列刪減了Virtualization(虛擬化)和商業用博銳技術(Intel VPro)。
Intel Pentium E2160
Intel Pentium E2160還沒有正式發佈,它是基於高效的Core微架構,雙核心設計,預計售價在550~670元人民幣之間,絕對是65nm Athlon64 3600+ X2的有力打擊者。二級緩存被削減至1MB、時鐘頻率僅為1.8GHz的Pentium E2160雙核奔騰E處理器與現時熱賣當中,三年盒裝零售報價僅500元級別、1.9GHz 65nm Athlon64 3600+ X2雙核速龍處理器絕對是一對死對頭。根據測試的結果顯示,Pentium E2160與Pentium E2140在性能上完全能夠壓制得住目前炙手可熱的65nm Athlon64 3600+ X2,也就是說酷睿微架構的更低頻率的型號已經可以打敗頻率更高的AMD相應處理器,雖然Athlon64 3600+ X2的緩存僅為512KB,但換成Athlon64 3800+ X2後其情況也不會好上很多。
2、性價比依然出色的AMD X2雙核處理器
AMD AM2 Athlon 64 X2 3600+
儘管在雙核處理器產品上,Intel Conroe的聲音要高於AMD,但是作為與Intel長期作戰、經驗十足的AMD自然是有著應對的辦法的。沉寂了一陣子的AMD在近期發佈了一款非常有震撼力的產品--AM2 Athlon 64 X2 3600+,採用256K×2 L2的方案是它最大的特點
AM2 Athlon 64 X2 3600+,主頻為2.0GHz;外頻為200MHz,倍頻為10x;二級緩存為每核256K(共512K),支援MMX、3DNow!、SSE、 SSE2、SSE3多媒體指令集和EM64T運算指令集。根據之前的測試可知,在辦公上網、多媒體應用及理論測試上,AM2 Athlon 64 X2 3600+與AM2 Athlon 64 X2 3800+的性能差距非常微小,平均差距在3%以內,基本上可以認為兩者在這方面的性能上是旗鼓相當的;在遊戲性能方面,AM2 Athlon 64 X2 3600+與AM2 Athlon 64 X2 3800+的差距比較明顯,兩者並不在同一水準線上,平均差距在8%的幅度附近。對於AMD處理器來說,Athlon 64 X2 3600+是價格最為低廉的雙核處理器,與Athlon 64 X2 3800+較小的性能差距(特別是辦公性能上的)令到其 性價比非常出色,即使是以Intel同價格級別的產品對比也還能佔有優勢,所以近期內性價比最強勁的雙核處理器還是Athlon 64 X2 3600+奪得。
AMD AM2 Athlon64 X2 3800+
在65nm 3600+降至500元左右價位時候,因為和3800+拉開了足夠大的價格差價,而收到市場的追捧,但現在無論是65nm 3600+還是90nm 3600+均出出現較大價格反彈,其中65nm 3600+已經漲至600元附近,而3800+則價格穩定,一直穩守620-630元價位,在如此小的差價情況下我們更願意選擇3800+來作為中端雙核處理器首選。
雙核的3800+具有512K*2的 L2,外頻為200MHz,倍頻為10,頻率為2.0GHz,這點和90nm版的3600+一樣,但L2則比90nm版的3600+大了一倍。在不超頻的情況下,65nm 3600+性能甚至不敵90nm 3600+,而90nm 3800+的二級緩存又高於90nm 3600+,因此雖然3800+價格比65nm 3600+貴20元,但更值得我們購買。
AMD AM2 Athlon 64 X2 4000+
在7XX元價位上,Intel處理器處於真空地帶,因此65nm製程的雙核4000+處理器便成為我們在7XX價位上唯一的選擇。作為最先登陸廣州市場的65nm製程AMD處理器,雙核4000+在上市初期價格高達1199元,但因為性能和E4300還有一定的差距,雙核4000+只能以殺價來吸引消費者。目前該處理器的價格為725元,而盒裝E4300則高達935元,兩者差價達到了210元整。
AMD AM2 Athlon64 4000+(65nm)採用65奈米製造工藝,核心研發代號為“Brisbane”,外頻為200MHz,倍頻為10.5,時鐘頻率為2.1G,每個核心配備了512K二級緩存,合共為1M。支援SSE、SSE2、SSE3多媒體指令集和X86-64運算指令集。作為7XX元上唯一可以選擇的產品, 4000+性能介乎于3600+和E4300之間,性能較為強悍,適合對圖像和多媒體性能要求較高的用戶使用
四、寫在最後:下一階段是提升核心的品質還是數量?
核心品質與數量的發展矛盾
從單核到雙核,可以說是從單核到多核時代的第一個進程。從核心數量去看,以後的發展應該是從雙核到四核、接著從四核到八核。八核後的時代如何發展目前還不需要去過早地討論,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從雙核處理器開始,核心的品質與數量是如何去發展,在產品線的規劃上,這兩者的關注會越來越複雜,其定位恐怕也會越來越困難。而且這當中還夾雜著微軟作業系統與軟體的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多核處理器的發展方向。
舉個例子,不管是Intel還是AMD,幾年內更換一次核心架構是必然的事情,按Intel的說法,兩年就會升級一次處理器架構。例如從 NetBurst的Pentium系列處理器到Core架構的Core 2 Duo處理器,就是一次架構上的換代。這種換代,是從原本就是雙核處理器的Pentium D到同樣是雙核的Core 2 Duo,核心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處理器的性能。那麼我們可以設想,到了下一次架構上的換代時,即使同樣是雙核處理器,其性能都可以大大提到提升,用戶無須升級到四核處理器就可以在新架構下的雙核處理器上得到性能上的滿足,這樣的話,核心品質與數量的提升就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了。
有一點我們是值得去注意的,從單核到雙核,是一個全新的開端,因為它意味著從單核步進到了多核時代,但是從雙核到四核,從四核到八核,都是從多核到多核。這種進化的意義恐怕沒有從單核到雙核來得更大。從作業系統及軟體的應用來看,除非這幾年內所有軟體廠商都極力地為多核處理器作出極大的優化,否則四核或者八核處理器相對雙核處理器提到的性能提升恐怕並不會有預期中的大,至少相對於從單核到雙核的提升比例會明顯地降低,或者說這種多核的優勢含金量會縮小。
而在定位方面,高性能核心的雙核處理器與低性能核心的四核處理器就不容易作出準確的定位,而到了八核處理器也開始入市的時候,更是存在高性能核心的四核處理器與低性能核心的八核處理器的定位問題。假設軟體對多任務優勢的程度有限的話,那麼可以肯定高性能核心的四核處理器肯定會比低性能核心的八核處理器的綜合性能要更好,特別是運行單線程的程式時,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將會盡失。
四核何時成為新一代主流
單核處理器的下一代繼任者是雙核處理器,這個相信所有業界人士及消費者都已經認同。而雙核處理器的下一代替代者從理論上說應該是四核處理器,然而上面也分析到了,從單核到雙核在多任務處理性能上的提升要明顯高於從雙核到四核的提升。四核處理器何時能夠替代雙核處理器,這不但要取決於四核處理器的價格及良率問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雙核處理器在更新至新架構核心後,其性能還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多久。
在價格因素上,目前較為便宜的四核QX6600的價格在下降38%幅度後依然要530美元,折合人民幣還是要4000元以上。我們樂觀估計其下一次降價幅度依然可以達到20%至40%的區間,就按照最大的40%的降幅來算,那麼下一次的大幅度調價後四核QX6600的售價將會在318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約2500元,這個大幅度降價的時間估計會在國慶附近。當然在元旦前後的點倉行動中四核處理器也有可能會進行第三輪的調價。
保守估計四核QX6600的價格要到千元附近至少要到2009年,而那時候Intel最新的架構也將上市切入主流市場。也就是說,新架構的雙核處理器也將上市與舊核心的四核處理器進行競爭,這樣高性能核心的雙核處理器與低性能核心的四核處理器很可能會進入到同樣的價格區間進行橫向競爭。這與今天的同價格區間的單核處理器與雙核處理器進行競爭一樣。用戶需要在核心品質與數量當中進行選取,目前雙核處理器在多任務下完全擊敗單核處理器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四核處理器在多任務環境是否可以按比例地擊敗雙核處理器,這個還需要軟體的優勢程度來決定,一旦在2007年軟體對多任務環境的支援情況不樂觀,四核處理器將會失去強有力的競爭籌碼,這樣一來,雙核處理器的壽命至少也會到2010年甚至更後的時間了。
當然,在雙核處理器到四核處理器的進化道路中,廠商與媒體都起著很強的引導作用,但這一切都要有著軟體支援的前提作用才可以發生強大的宣傳攻勢的。在這一點上與單核到雙核的轉變有所不同。從無到有的過程可以非常震撼,但是從有到發展其吸引人的光芒就不是那麼的耀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